成果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简介 > 正文

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地方工科大学培养“工匠之师”无培养标准、协同育人机制不畅、培养体系不全等问题。成果以培养“工程师+教师”素养的“工匠之师”为己任,实施如下整体解决方案。

(1)研制“工匠之师”培养标准,提升标准体系的规范性。

深化理论研究,开展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界定服务中国制造的中职“双师型”教师内涵,确定“工程师+教师”的“工匠之师”人才培养规格。发挥学校工科专业优势,注重德育为先,融合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探索“工匠之师”培养标准体系建设。联合企业和中职学校,研制机械等3个中职专业全国“双师型”中职教师标准、培养标准、评价标准共9个,编制实施5个类别7个中职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创新“五方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培养体系的开放性。

跨界整合各类优质资源,牵头与黄冈等15个地市、华中数控等10家企业、宜昌机电等22所中职校组建湖北职教师资培养联盟,构建大学主导、政府推动、联盟支持、企业实践、职校联培的五方协同育人共同体。实施在校学习三年、企业实习半年、驻职校培养半年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构建“专业、职业、师范”融合的课程体系,强化素质培养的综合性。

依托专业课程,融合职业和师范课程,开发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课程模块,强化“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师范能力”融合培养;开展课程思政,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突出学生职业之技、工匠之道和师德之魂培养。开发了4个专业32门核心课程资源,出版特色教材19部。探索建设教育部职业教育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建成国家一流课程2门、省一流课程6门、国家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门,获得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全国教材建设二等奖。

(4)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能力的适用性。

获批14个教育部“1+X”证书试点项目,根据岗位能力需求,重构教学体系,实现“岗课赛证”融通教学。引岗入课,促进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对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引课入岗,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在工作场景中还原知识技能运用。将学生参加教学技能竞赛、获得教师资格证和技能等级证作为毕业要求,强化教学能力培养。开展育训并举、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持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