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简介 > 正文

成果创新点

(1)创新性提出了“工程师+教师”的工匠之师培养新理念。

科学界定“工匠之师”的内涵为具备职业之技、工匠之道、师德之魂的“工程师+教师”,特征是在师德与工匠精神统领下融聚工程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工匠之师”是融合专业、职业和师范三类教育的本质属性诉求,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产教融合背景下对职教师资本质的概念化,是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继承与融入新时代要求的具体化。成果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培养,传授职业之技、传承工匠之道、铸就师德之魂;通过建立大学、企业、中职教育场景,构建“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体系,形成培养具备“专技、匠心、善教”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的“工程师+教师”的工匠之师新理念。

(2)开创性搭建了“五方协同”的工匠之师培养新机制。

依托地方工科大学学科专业优势,以教育部卓越中职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及国培基地为支撑,围绕中职教师培养,构建大学主导、政府推动、联盟支持、企业实践、职校联培的工匠之师五方协同育人共同体。大学作为育人主体,联合企业和中职学校制定培养标准并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政府出台支持职教师资培养的政策法规,激励企业和中职学校提供实践教学环境和就业岗位。联盟共同制定教师培养标准,开发满足师资培养需求的教学资源。企业承担工程实习,职校承担教育实习并提供就业岗位。完善协同育人质量评价反馈机制,促进课堂教学、课外竞赛、企业实训、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产教科教深度融合协同培养“工程师+教师”的目标,创新了工匠之师培养机制。

(3)系统性构建了“三元融合”的工匠之师培养新体系。

从中职教师岗位需求出发,融合培养工程能力的专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和培养教学能力的师范教育,开发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实施在校学习三年、企业实践半年、驻职校培养半年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教师核心素养养成为主线,注重师德师风教育与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培养,将专业教育的知识能力、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和师范教育的教师素养有机结合。以“1+X”证书试点为抓手,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手段,在着力提高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强化教学转化能力。

返回顶部